close

張慧英專欄-從歷史脈絡看軍公教福利


·          2012-10-30 01:15    中國時報    【本報訊】


每當軍公教特別優惠的福利措施引發爭議,看到政府部門辯稱於法有據,或翻出行政命令證明其來有自時,我心底都不禁冷笑:你那是什麼狀況下的法、什麼狀況下的行政命令?


     政府長期以來給予軍公教各種優惠,從不必繳稅、月退俸比月薪還高、十八趴優惠利率,到水電、健保、子女教育費乃至年終慰問金等等,這些把手指頭都要數斷了的措施,很大的一個共同特色,是制度性的福利。在國家的制度(例如繳稅)中創造出例外,並且用納稅人的錢來買單。


     這最早是因為軍公教薪酬清貧,政府財政拮据,沒有那麼多現金,但手上卻握有制定法規的權力,於是用各種優惠措施來彌補。例如現金不足以支付足以安老的退休金,於是以十八趴優惠利率,讓退休軍公教人員得到實質的優惠。


     各國公部門都有自肥的傾向,這是因為人都有自利之心,而且周圍都是相同背景的公務人員,想法與利害一致,自己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會因此膨脹,達到與社會整體利益不平衡的比重。


     其次是職務上的方便性,法規的形成過程和一般老百姓隔得很遠,能提法案修改規定的,只有行政院和立法院。人民對規範自己以及自己荷包的法律往往很難置喙,但公務人員不一樣,他們有職務之便,與法律非常接近,就近可以決定遊戲規則。換句話說,制度成了公部門一個方便的工具,以致形成了各種扭曲制度的優惠福利。


     政府相關部會總說這些制度有其時空背景,我們就來看看那是什麼樣的時空背景。


     軍教免稅、十八趴、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等等優惠,許多都已經有三、四十年歷史了。可是對不起,那個時候,台灣根本不是民主體制,立法院裡是一大票永遠不必改選、也不必接受台灣民意檢驗的萬年立委,有這種橡皮圖章,行政院在研擬獨惠軍公教的政策時,會顧忌到民意反彈和社會整體利益均衡嗎?


     而且,在那個人民什麼都不能選的時代,總統不是直選,台灣省長是官派,台北市長被無黨籍的高玉樹選上之後,北高兩市市長就被改成官派,立法院和國民大會只有少數增額席次開放民選,威權體制把國家掌握得牢牢的,執政者根本不必擔心被踢下台,公部門在制定政策研修法規時,可以完全不去考慮勞工農民大眾的反彈,因為,那時人民的聲音是被壓抑的。一邊是對自己的利益有切身感受,另一邊的聲音又出不來,結果形成了政策的扭曲。


     台灣在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後,民國八十一年底才全面改選立法院,到了民國八十五年才首度總統直選。坦白說,在此之前的政策,雖說法律不溯既往,「信賴保護」原則也有道理,但其正當性並不是完全站得住腳的。


     因為制度雖然有其歷史背景,但既然要持續向老百姓的荷包拿錢,牽涉到人民現在的權利義務,老百姓可不是無權講話的。


     民主化之後,這種種不公平的制度當然成為批判焦點,但此時,軍公教這塊票源變得相當重要,江山岌岌可危的國民黨不敢得罪鐵票,好不容易贏得政權的民進黨也不想觸怒軍公教。光是一個取消軍教免稅,就可以拖上兩次政權輪替才能實現,改革公部門既得利益之困難可見一斑。在激烈的藍綠惡鬥與族群撕裂下,階級對立被吸納到藍綠之爭中,以另一種包裝呈現,也被使用成另一種政治動員。


     但獨厚公部門的福利體制,長期以來造成社會其他民眾的憎恨,這種怨恨不斷累積,夾雜著階級與族群的對立,會在任何政府要增加人民負擔的措施上引爆,以致於無論漲健保、水電、勞保還是國民年金,都會變得阻力重重。因為政策不公平而理虧在先,政府被人民視為敵人,任何辯解也聽不入耳。這種扭曲的體制不改,別想人民會繼續乖乖買單。


原文網址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rum/11051401/112012103000564.html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舜媽 的頭像
    舜媽

    舜力部落格

    舜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